“日耳曼帝国在陷落之前,有一个号称是帝国精锐的,日耳曼帝国的辛德林战斗小组……可这个战斗小组成员绝大多数就是一帮娃娃兵就算了。带队士官居然连战场都没上过,充其量就是个靶场英雄,根本没有领导战斗小组的能力。在守卫柏林时,他们组建的高射炮阵地,简单的可笑……他们把高射炮放在一个T字路口,看似好像一门炮可以封锁三条路。实际上就算不用迫击炮,一个战斗班组分三路包抄进攻,这个小组两炮都来不及开就要被带走。”
“而实际上,战争开始后,辛德林战斗小组布防的这个阵地,在所有人拼死的情况下,也只是勉强坚守了五分钟!苏埃维军,在摸清火力布局后,一分钟,就端掉了这个阵地……”
“可如果这个阵地,当时有两三个从斯大林格勒撤回来的老兵,会怎么样?他们会教这些小孩怎么利用周围的楼房布置交叉火力阻击敌人步兵对己方阵地的冲击,会指挥他们使用宝贵的八八炮优先轰击坦克这样的高价值目标,使他们无法清除掉己方的交叉火力点!”
“会教会他们以最安全有效的时机与角度冲向敌方坦克从而毫发无伤的归来。虽然最后这个阵地还会攻陷,但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阻击阵地,怎么可能只坚守五分钟!”
“这只是两三个老兵带来的影响,如果斯大林格勒德军能够全身而退,撤回二十多万这样的老兵,以及他们领导下的数千个合格的战斗小组呢?日耳曼帝国还会不会那么快投降……那次世界大战,还要再多打多少年?”
“而现在,在金陵,我们面对的也是鬼子的精锐部队……”
“陆军精锐!”
“第三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六师团,山田支队,第十八师团……”
“打掉一个师团,对鬼子的打击来说,都是致命的!”
“你不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你还不知道“论持久战”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